大雪丨岁暮清欢,愿今冬胜旧冬
今日大雪,是“至此而雪盛”的大雪,也是离新年还有53天的大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此时北风卷地,气温渐低,万物潜藏,瑞雪飘起。天气相较于小雪时更加寒冷,部分地区降雪量也会增加。图源:小红书@七月。大雪·三候一候鹖鴠不鸣古人说,鹖鴠是夜鸣求旦之鸟,在夜深之时鸣叫,祈求天明。据说因天气寒冷,鹖鴠也不再鸣叫了。因此鹖鴠不鸣是表征昼短夜长的物语。二候虎始交古人认为,此时阴气最盛,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三候荔挺出“荔”为马兰草即马兰花,据说能够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以上3图源:微博@见书v大雪·习俗大雪腌肉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图源:绿都三明大雪封河“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图源:微博@见书v大雪进补“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大雪正是进补的好时节,适当吃些羊肉、红薯、莲藕、萝卜,或温胃御寒,或清热润燥。忌黏、硬、生、冷的食物。图源:遇见福州大雪·进补锅边糊福州人的早晨,从一碗锅边糊开始。尤其是在冬日,大街小巷升腾起一锅锅烟火气,清淡熨帖却回味悠长。既开启了温暖的一天,也把儿时的味道再带回身边。如今的锅边糊,已成为福州地方的一种特殊标志,味道咸鲜,与肉饼等配食,为当地早点佳品,一直流传到海南、台湾等地。图源:小红书@熊纠纠722牛肉羹牛肉羹起源于福建泉州,寒冷的冬季是人们抵抗力相对较弱的时候,而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的功效。牛肉煮羹,醇厚的牛肉香包含在汤里,汤里还有细细的姜丝,两种香味一混合,香而不腻,口感倍佳。一碗色泽鲜明、汤汁鲜香的牛肉羹,成为泉州人冬日必备的进补佳肴。图源:泉州文旅牛肉兜汤“兜”在客家话中是“端”的意思,兜汤,也就是端着喝的汤。牛肉兜汤的牛肉在经过反复的揉打之后,被裹上了一层晶莹剔透的“衣服”,变得Q弹十足,胡椒粉的香味把原本浓稠的汤烘托得更热烈,大口咀嚼滑嫩鲜美的牛肉,再配上一勺微辣辛香的汤底,一整天,心里都热腾腾的。图源:龙岩吃货团鸭肉粥鸭肉粥的原汁原味,就在于一是鸭肉,二是粥。鸭子是厦门本土的,味道鲜美,肉质细嫩;很多小吃店用的是黑米粥,据说更能够与鸭的风味相匹配。鸭肉粥补脑益智、滋阴养血的功效,让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吃上一碗,消除旅途的疲劳。图源:小红书@朦胧啊姜母鸭由当归、枸杞、党参、黄芪等十多种中草药和老生姜烹调垫底的姜母鸭,香气扑鼻、食色诱人、肉酥汁多,是美食中的药膳。气血双补,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吃完通体温暖,尤其是鸭汤,喝了浑身舒服,疲乏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图源:@金開心炝肉舀上一勺炝肉汤,慢慢地闻着、细细地品着、轻轻地嚼着,肉中含着小葱的香气、豆腐的清淡以及豆芽的水嫩香脆,口感滑嫩细腻,让胃肠通体舒畅。图源:吃遍福州福鼎肉片肉泥在热水中翻滚沸腾,变成一团团涨得鼓鼓的小肉片,漂浮在水面。起锅、装碗。一整碗满满的、粉粉的肉片,撒上香菜,再加点儿黄色的本地米醋和辣椒,做成酸酸辣辣的肉片汤,也可以在沥水后放点辣椒油或者自制猪油,变成拌肉片也是不错的选择。也可再加点福鼎溜溜或水粿作为肉片搭档。图源:小红书@Grace“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步入冬季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用美食来温暖肠胃这些美食虽然一年四季都有但只有在冬天吃起来才最够味畅游八闽平台cybmflxx漳州文旅厦门文旅绿都三明大武夷文旅tmp_1258234832平潭文旅pingtandao61四时福建ssfj2023转载请标注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最近发表
- 搜索
-